{媒體刊登} 一信東華辦鋼琴論壇增進民眾音樂素養
六位教授分享學琴歷程與克服方式 與參與活動者交流琴藝教學心得
記者林錦燕/報導
花蓮一信和東華大學聯合舉辦的「鋼琴論壇」公益活動,昨日下午在花蓮一信總社七樓,由東華大學音樂系主任彭翠萍主持,與談的東華大學音樂系教授分別有:劉惠芝、于汶惠、王麗倩、林世悠、徐作因,透過六位教授分享學琴的歷程與克服方式,與現場琴者、家長、老師們交流教授琴藝的心得,促進花蓮地區民眾認識音樂文化,增加對音樂藝術的接觸管道。
花蓮一信代表理事主席吳東明說,繼二○一三年主辦「鋼琴教學公益活動」邀請東華大學音樂系教授劉惠芝,免費傳授花蓮學琴子弟鋼琴彈奏技巧後,花蓮一信陸續為當地音樂社團、演奏家舉辦音樂會,持續關注花蓮音樂文化推廣。這次希望透過鋼琴論壇公益活動,提供音樂學習、分享的交流舞台。
鋼琴適合做為音樂媒介
劉惠芝認為,鋼琴非常適合做為接觸音樂文化的媒介,有兩個原因:一是鋼琴音色柔美,容易引起學習動機;二是鋼琴的樂譜和其他樂器不同,要同時使用左右手彈奏,透過訓練雙手的協調性,可以刺激左右腦的發展。在鋼琴教育的推廣過程中,學琴子弟最常遇到的瓶頸,就是練習了幾個月後,依然彈奏不順暢,家長常誤以為不熟練,強迫孩子繼續練習,導致學琴的熱情降低,甚至永遠放棄了鋼琴彈奏的樂趣,但彈奏不順暢的真正原因其實是雙手協調性不佳。劉惠芝建議,不妨耐心地停下來,分開練習左右手的彈奏內容,待單手部分熟練後,再分段練習雙手彈奏,慢慢把整首曲目組合完成。
別讓參加比賽成為壓力
王麗倩指出,許多民眾希望學琴後在競賽中獲得名次,家長也往往積極替孩子報名音樂比賽,但競賽得獎固然高興,沒有抱回獎項卻會造成孩子學琴過程不小的挫折,建議家長慎選孩子參與的比賽,盡量給孩子發揮潛力的機會,而非累積壓力讓孩子抗拒鋼琴。
于汶惠分享,學琴比練習其他樂器孤單,要長時間獨自練琴,當爭取到舞台時容易被學位、競賽名次迷惑,自己曾在籌辦畢業音樂會的過程中,忘記享受鋼琴樂趣的學琴初衷,練琴練得很痛苦,當下甚至決定再也不碰鋼琴。徐作因曾聽家長誇耀自己的孩子國小就奪下第二名,卻沒有打好基礎、也沒有享受練琴的過程,覺得很可怕。音樂其實呈現的就是人生,沒有堅毅長期練習,就無法享受甜美的果實。
現場民眾提問,學生參與比賽選曲的注意事項。劉惠芝回答,競賽中或許無法避免討好評審的選曲考量,但曲目要能呈現學生的潛力與多元能力,盡量挑選涵蓋面向多元的曲子,給予學生適當挑戰,也向評審展現多方面的表達實力。
彭翠萍表示,東華大學音樂系有許多資源,系上教授也樂意和民眾分享、交流,若民眾對音樂藝術有任何想法或學習陷入瓶頸,歡迎各界不吝指教,共同促進花蓮地區的音樂藝術文化推廣。
新聞出處:更生日報http://www.ksnews.com.tw/newsdetail_ex.phpn_id=0000781538&level2_id=105
影片連結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HRkeKqr8Pqw